土壤修复技术
尽管土壤其本身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,但是当污染超过一定程度后,污染物便在土壤中开始累积;且由于土壤具有地域差异性、生态系统复杂性和不可能流动性等独特的性质,决定了土壤污染要比水或空气污染更复杂、治理难度更大。目前,主要采取物理、化学和生物三类处理方法。
(1)物理处理
①焚烧法
要求温度在815-1200℃之间,通过焚烧锻烧,净化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,但同时破坏土壤结构和组分,且处理成本高,实际应用较困难。焚烧过程中可能产生有毒物质需收集处理,因而不适用于处理大面积污染土壤。
②隔离法
采用粘土或其他人工合成的惰性材料,把被污染土壤和周围环境隔离。该方法只能暂时防止污染物迁移,不能作为永久的治理方法。
③换土法(客土法)
换土法是用新鲜未受污染的土壤替换或部分替换原污染土壤,以稀释原污染物浓度,增加土壤环境容量,以增强土壤的自净能力。
(2)化学处理
①化学修复
②土壤洗涤法
(3)生物修复法
在土壤修复技术中,根据对土壤污染性质进行分析,采用物理法、化学法及生物法处理或相互组合运用。
2、土壤修复项目案例部分
华北某化工城污染土壤修复工程
目标污染物: 1,2-二氯乙烷、氯仿、氯乙烯等有机污染物
修复工艺: 常温解吸、原位注入
修复工程量: 修复土方量125万立方米、地下水中试区域100平方米
工程周期: 土壤修复620天,地下水中试10个月
修复目标值依次为:0.92mg/kg、0.95mg/kg、0.6mg/kg。